【摘要】 色谱柱由若干连续、等距塔板组成,每层塔板高度用H表示;样品和流动相同时加在第一个塔板上。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色谱分离原理,Martain和Synge提出了塔板理论,塔板理论假设如下:

(1)色谱柱由若干连续、等距塔板组成,每层塔板高度用H表示;样品和流动相同时加在第一个塔板上。

(2)组分在每块塔板的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能够瞬间达到平衡,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且沿着前进方向的扩散可以忽略。

(3)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呈间歇式前进移动,每次移行为一个塔板体积。

塔板理论是一个半经验理论,他完美的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值问题,为色谱法上升为色谱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组分在经过数个塔板后逐渐出现分离趋势,而随着塔板数足够多,组分之间的分离度越大,并最终达到完全分离。组分各自分布也更加取向正态分布。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色谱法中并未拥有真正的塔板,所以引入理论塔板数来表征不同色谱条件下的柱效,需要注意的是,在评鉴一根色谱柱柱效的同时,需要确定相应具体的色谱条件和分离组分,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塔板理论具有它本身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色谱峰展变宽的原因,也并未涉及色谱过程与流动相流速、柱内的分子扩散过程以及操作参数等动力学因素的关系。速率理论的提出便有效的解决了塔板理论的缺陷。

【1】张祥民. 现代色谱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若农, 顾峻岭. 近代色谱分析[M].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克玲. 实用仪器分析[J].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4(8):1.

 

科学指南针为超过3000家高校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科研服务。截止2021年6月:服务1049家高校、2388家企业,提供249所高校研究所免费上门取样服务,平均每天处理样品数5000+、 注册会员数18w+、平均4.5天出结果、客户满意度超过98%。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