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25家血库验证DTT法破解达拉单抗检测干扰,涵盖凝胶/固相/试管三种检测方法,抗体识别准确率达100%,提供标准化操作流程及临床实施建议。
在血液检测领域,达拉单抗(DARA)因其与红细胞表面CD38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常对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造成干扰。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法可有效破解这一技术难题。
一、DARA干扰机制与破解原理
达拉单抗作为CD38单克隆抗体,会与试剂红细胞表面抗原非特异性结合。通过DTT试剂处理红细胞,可特异性分解细胞膜表面IgM型抗原(含CD38),保留临床相关的IgG型抗原完整性。
图1 DTT验证研究方案
二、国际多中心验证成果
25家国际血库实验室参与的盲法研究显示:
1.干扰特征:未处理样本在三种检测方法中均呈现假阳性
- 固相法阳性率最高(41/85)
- 凝胶法典型反应强度1+至2+
- 试管法平均反应强度1+
图2 用于DTT验证研究的初始抗体筛选方法。
2.DTT法有效性验证
- 处理后的筛查细胞阳性检出率100%
- 抗体鉴定准确率达100%
- 90%参与机构确认将临床采用
图3 使用未处理或dtt处理的细胞进行抗体筛选的代表性结果
三、标准化操作建议
1.处理流程:
红细胞悬液(0.8%浓度)与0.01M DTT溶液按1:4比例混合
37℃孵育30分钟后洗涤三次
2.质量控制要点:
- 处理前后需进行IgM抗体验证
- 每批次应设置未处理对照组
- 注意DTT对MNSs血型系统的影响
四、临床实施价值
该方法已通过CAP、AABB等国际认证,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平均节省2-3小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血库实验室建立DTT处理标准操作程序(SOP),特别注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输血前检测。
参考文献:1.Chapuy, C. I.; Aguad, M. D.; Nicholson, R. T.; AuBuchon, J. P.; Cohn, C. S.; Delaney, M.; Fung, M. K.; Unger, M.; Doshi, P.; Murphy, M. F.; Dumont, L. J.; Kaufman, R. M.; the, D.-D. T. T. S. G. f. t. B. C., 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of a dithiothreitol (DTT)-based method to resolve the daratumumab interference with blood compatibility testing. Transfusion 2016, 56 (12), 2964-2972.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提供材料测试、高端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数据分析、试剂耗材、行业解决方案、指南针学院等多项科研产品和服务矩阵。企业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检测及科研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