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负染色在一些动物、植物细胞和少数细菌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负染色在一些动物、植物细胞和少数细菌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用染料包裹细胞以增强某些表面特征的基本思想在本世纪初的光学显微镜中得到了很好的确立,但就表征生物颗粒的电子显微镜而言,技术的发展是朝着阴影、复制品或阳性染色的方向发展。一些工作者报告了一些关于病毒阳性染色的研究,特别是Hall、Huxley、Valentine和Hopper。

 

Hall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因为植物病毒制剂的阳性染色处理导致了一些‘异常图像’,其中阳性染色没有通过洗涤完全去除。这导致在pH为4.0-5.4的磷钨酸染色中似乎包围着颗粒,从而产生了二次传播的病毒图像。在论文中Hall提出,与浓密的正染色粒子相比,负染色技术产生的图像可能有一些优势。在Hall发表了一篇描述“反常图像”的短文后,这一结果再也没有被Hall跟进。

 

在1956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电子显微镜会议上,Huxley描述了烟草花叶病毒杆状的“轮廓”。它的实验包括将氯化钾、磷钨酸或碳酸氢盐缓冲液的稀溶液与烟草花叶病毒制剂混合。这些图像被描述为本质上是一种‘勾勒’效果的结果,但在Huxley的简短报告中,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染色剂沿着TMV片段的中心轴孔渗透。这是第一次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TMV中直径为4纳米的轴孔,之前人们是从早期的X射线衍射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特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