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程序升温(temperature programmed,TP)技术是材料以及多相催化领域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氧化(TPO)以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等。

一、什么是程序升温技术呢?

 

程序升温(temperature programmed,TP)技术是材料以及多相催化领域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氧化(TPO)以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等。

 

对于程序升温技术中不同测试对应的研究方向主要是:

 

(1)TPD:主要用来研究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的类型和数量,常用的探针分子包括CO、CO2、H2、O2、NH3等;

 

(2)TPR:主要用来研究材料的活性组分、助剂及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催化剂的还原性质以及各种催化效应(氢溢流现象、协同效应及合金化效应等);

 

(3)TPO:主要反映材料的活性金属比表面积以及催化剂失活和再生等;

 

(4)脉冲:主要测试材料金属的分散度情况。

 

二、TCD检测器和MS检测器的选择

 

常规的程序升温装置都配置了TCD检测器,但有些设备还附加配置了MS检测器。大家在做程序升温化学吸附的时候,一定会产生疑惑,如何正确地选择TCD检测器和MS检测器呢?

 

要知道不合理的检测器选择,容易对获得的结果产生错误的解读,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此,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下什么是TCD检测器,什么是MS检测器。

 

1、TCD检测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TCD检测器全称热导池检测器,是利用被测组分和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而响应的浓度型检测器。

 

基本原理:由于每种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即散热能力不同),当某一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导致热敏电阻阻值发生变化以及产生电流信号变化;记录电流信号变化即可反映气体组成变化情况。

 

2、MS检测器:(Mass spectrum detector)

 

基本原理: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可见,当采用TCD检测器时,根据TCD工作原理,以下情况所获得数据可能存在与预期不符,需结合自己样品进行具体分析。

 

1)样品分解产生气体(如CO、CO2);

 

2)由于预处理温度不当,不能除去在空气中吸附的气体(如H2O、CO2等);

 

3)吸附气体可能与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相互反应(如H2、CO对载体的还原);

 

4)样品中存在金属,可能会出现催化分解吸附气体的情况(例如NH3-TPD过程中,样品中含有Ru等贵金属就可能会催化NH3分解)。如果存在以上情况,测试时有条件时可考虑质谱检测器。

 

对于脱附产物产生怀疑时,最好用MS来确认!

 

总而言之用一句话概括:TCD没法区分气体,只有有变化都会出峰;MS可以检测指定的小分子。

 

三、如何确认分子的质荷比

 

很多同学在选择MS检测器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如果准确选择自己的质荷比(带电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之比值)。可以用以下方法查到我们的质荷比:

 

登入https://webbook.nist.gov/chemistry/网站中查询

 

1)选择检索方式

 

 

(2)输入分子式

 

例如 C2H4,勾选 Mass spectrum,点击 Search,即可产生结果(若对应多种物质,会要求进一步选择)。

 

 

(3)得到C2H4在质谱中所可能出现的质荷比

 

 

我们可以看到乙烯可以在很多位置出峰,其中最强峰在m/z=28,次强峰在m/z=27。假如样品中没有其他物质在m/z=28的位置有重叠峰,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参考m/z=28的数据作为乙烯的峰哦!

不过在使用MS检测器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一个质荷比数有可能对应较多种物质或物质片段,例如m/z=28,可能是CO、N2、C2H4或C2H6、或CO2在质谱中的碎片;

 

2)一个物质也可能存在较多的质量数,例如NH3会产生m/z=16和17、H2O会产生m/z=18和17等等。

 

因此,采用MS检测器时也需要合理的选择质荷比(避开重叠的质荷比)以及气体组成(例如分析CO时,不能采用N2为载气),并结合样品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科学指南针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以链接、转贴、截图等任何方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