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4年,法兰特第一个发表了负染色材料——铁蛋白颗粒。

负染色技术是用于制备电子显微镜的颗粒标本(如细胞器、大分子和病毒)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快速,只需要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另一个是它避免了一些苛刻的化学物质,例如,在薄切片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此外,它不需要高级的技术技能。它广泛应用于病毒学,无论是在病毒的分类和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尽管需要相当高的颗粒计数,但通过负染色进行病毒鉴定的优势在于不需要特异性试剂,如抗体、核酸探针或蛋白质标准,这些试剂需要事先了解潜在病原体,以便选择适当的试剂。此外,它不像在组织培养中生长那样需要活的病毒粒子。另一种使用负染色技术的方法是超薄冷冻切片。

1954年,法兰特第一个发表了负染色材料——铁蛋白颗粒。Hall[1]和Huxley[2]后来用磷钨酸(PTA)对病毒进行染色,Brenner和Home[3]在1959年创造了“负染色”一词。该方法使用重金属盐包围颗粒,在干燥时支撑它们,并使支撑膜和颗粒中的裂缝变暗。醋酸铀酰和PTA是最常用的染色剂。PTA的优点是没有放射性;然而,它不作为固定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解病毒。虽然PTA可以立即检查病毒,但如果没有首先将它们固定在戊二醛中,有些病毒在网格储存后就会降解。这就需要在负染色前用水冲洗掉缓冲液。醋酸铀酰颗粒更细,不易过度染色,即使在网格上长时间储存也能保持病毒的超微结构。

  • Hall C E. ELECTRON DENSITOMETRY OF STAINED VIRUS PARTICLES[J].The Journal of bio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cytology, 1955, 1(1): 1-12.
  • Barnicot N A, Huxley H E.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of unsectioned human chromosomes[J].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1962, 25(3): 253-258.
  • Brenner S, Horne R. A negative staining method for the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viruses[J]. 1959.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科学指南针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以链接、转贴、截图等任何方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