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斑马鱼幼鱼切片制备难题,详解琼脂石蜡双包埋法操作流程及优势。对比传统石蜡包埋技术,该方法有效解决组织变形破碎问题,提升显微结构观察质量,适用于微小生物样本研究。
组织病理分析是评估斑马鱼等动物模型实验效果的核心方法。高质量的病理切片能清晰揭示疾病进程,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传统石蜡切片需经历固定、脱水、包埋等十余道工序,任一环节失误均会影响切片质量。理想的石蜡切片应满足:细胞核质分明、染色对比适中、组织形态完整。
图1. 琼脂石蜡双包埋法与单纯石蜡包埋法制作切片实验流程比较[1]
包埋技术的关键性
包埋是将支持介质(如石蜡)渗透至组织内部,形成均匀固态结构的过程,直接影响切片厚度与完整性。对于斑马鱼幼鱼这类微米级样本,传统石蜡包埋存在明显缺陷:
- 高浓度乙醇脱水导致组织收缩
- 二甲苯透明剂破坏微小结构
- 样本易弯曲破碎(见图2A)
图 2. 石蜡包埋法与琼脂石蜡双包埋法经脱水、透明、蜡化后的组织形状对比[1] A为石蜡包埋法组织,见明显变形、弯曲;B为琼脂石蜡双包埋法组织,形态保存完好。
琼脂石蜡双包埋法的突破
借鉴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人员创新采用琼脂预包埋联合石蜡二次包埋方案:
1.琼脂预包埋:固定斑马鱼幼鱼空间位置
2.石蜡二次包埋:增强结构支撑性
效果对比验证
-
传统石蜡法:73%样本出现体轴弯曲(图2A)
-
双包埋法:91%样本保持完整形态(图2B)
技术优势与适用性
该方法显著提升斑马鱼幼鱼切片质量:
✓ 避免微小组织破碎
✓ 减少脱水收缩效应
✓ 操作便捷(仅增加琼脂预固化步骤)
适用于昆虫胚胎、植物组织等脆弱样本,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互联网+科研服务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未来,科学指南针将继续朝着“世界级科研服务机构”的目标,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