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突破薄型复合隔膜制备技术,实现25μm厚度下1.35mS/cm离子电导率,300次循环保持84.5%容量,提供高安全性锂电池隔膜量产方案。

一、技术核心:无纺布增强型薄层隔膜制备工艺

无纺布增强聚酰胺隔膜制备流程示意图,展示涂层工艺关键步骤

图1 (a)复合分离器制备流程图;(b) PMPI的化学结构和溶解机理

 

在锂离子电池关键组件领域,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工艺开发出25μm级高性能复合隔膜。该技术采用NMP溶剂体系(含8%CaCl₂)溶解聚酰胺材料,突破性地利用氯离子的亲核特性解离聚合物氢键,实现12%浓度的稳定溶液体系(制备机理见图1(b))。

 

二、材料创新:梯度陶瓷复合体系

通过筛选测试验证,纳米氧化铝(20wt%)与亚微米陶瓷(200wt%)的梯度组合方案,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

1.孔隙率提升42%(P-S达60%)

2.离子电导率提升43%(达1.35mS/cm)

3.封闭孔隙减少60%(对比原始P-S)

 

三、性能验证:循环稳定性与量产潜力

图2 用C-S和商用分离器对全纽扣电池进行循环和速率测试。(a)第一周期充放电曲线;(b)周期稳定性;(c)速率测试结果

 

300次充放电测试显示:
√ 容量保持率84.5%(商用产品83.2%)
√ 首周库仑效率90%持平
√ 初始容量154mAh/g一致性

 

四、产业化优势:

1.湿法成型工艺:增强无纺布基底提升穿刺强度

2.热稳定性提升:耐温性能优于聚烯烃隔膜

3.电解液浸润优化:接触角降低35%

4.成本优势:原料利用率提升20%

 

参考文献:[1] Xiaosong Huang, Nicole Ellison,Fabricating a high performance composite separator with a small thicknes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168, 2018, Pages 346-352.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提供材料测试、高端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数据分析、试剂耗材、行业解决方案、指南针学院等多项科研产品和服务矩阵。企业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检测及科研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