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自由基的反应性太强,无法直接检测,自旋捕获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识别各种自由基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是一种检测生物样品中未配对电子存在的技术。它在许多医学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直接测量含有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基[1],因为自由基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有机自由基的浓度低,半衰期短,所以检测起来很困难。此外,在许多实际情况下,EPR检测通常涉及不止一种自由基,因此检测到的信号可能由多个重叠光谱组成,这给信号的定量分析带来了困难。

 

由于自由基的反应性太强,无法直接检测,自旋捕获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识别各种自由基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自旋捕获技术减轻了上述困难,但没有消除。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盲源分离(BSS)方法引入到EPR光谱分离中。BSS在语音识别、脑电图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核磁共振波谱学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

 

Ren等人[2]提出了BSS方法在EPR光谱分析中的新应用。通过BSS方法,可以在不知道源成分的情况下从混合EPR光谱中估计出源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磁场间隔内记录了足够数量的混合光谱,就可以在不知道源成分光谱和成分数量的情况下分离成分。

 

并且不同种类的实验观测光谱和理论检索光谱之间的良好一致性的基础上,因此,得出结论,在光谱重叠的一般EPR情况下,像这里介绍的技术的可用性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帮助。

 

[1] L.J. Berliner (Ed.), In Vivo EPR (ESR):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Biological Magnetic Resonance, vol. 18, Kluwer Academic/ Plenum, New York, 2000.

[2] Ren J Y , Chang C Q , Fung P C W ,et al.Free radical EPR spectroscopy analysis us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J].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2004, 166(1):82-91.

 

科学指南针为您提供材料测试,主要业务范围包括XPS,普通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等测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