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煤的孔隙结构指数是决定煤层气流动和扩散特性的关键因素,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孔隙率和连通性。

煤是一种复杂的多孔介质,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煤的孔隙和裂隙是天然气储存和运移的主要空间。煤的孔隙结构指数是决定煤层气流动和扩散特性的关键因素,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孔隙率和连通性。准确定量地描述煤的孔隙结构,对于认识煤的瓦斯赋存状态、瓦斯解吸、瓦斯扩散和渗流、瓦斯抽放等指标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对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研究了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煤化程度的影响。低温氮吸附是一种分析煤孔隙结构的典型试验,可用于研究煤样的孔容、孔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然而,在该方法中,不同煤样粒径对孔隙特征和吸附特征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由于缺乏统一的实验标准,如《静态氮吸附容量法测定岩石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标准》(SY/T 6154-1995),研究煤样的粒度一般是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设定的,如果样品是岩石或煤,试验要求粒度为0.28-0.45毫米(35-50目)。采用BET和DFT模型对煤样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容量、孔容、孔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进行了分析,以研究粒度对无烟煤孔结构的影响,确定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的最佳粒度范围。结果表明,粒度对无烟煤的孔隙结构有显著影响,烟煤的吸附量受粒度影响较小,而硬煤受粒度影响较大。粒径> 200目的硬煤比粒径为60-80目的硬煤的吸附能力提高了7倍,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气体分子移动障碍下降,孔隙连通性提高。随着粒度的减小,硬煤的平均孔径从3.1424不断减小到2.854 nm,而烟煤的平均孔径从2.8947nm增大到3.2515 nm,然后又增大到3.0362 nm。粒度对软煤和硬煤孔隙表面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孔径小于10 nm的范围内[1]

 

[1] Qi, L., Zhou, X., Peng, X. et al.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pore structure of anthracite unde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using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Environ Sci Pollut Res 30, 5216–5230 (2023).

 

科学指南针为超过3000家高校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科研服务。截止2021年6月:服务1049家高校、2388家企业,提供249所高校研究所免费上门取样服务,平均每天处理样品数5000+、 注册会员数18w+、平均4.5天出结果、客户满意度超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