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磁共振和电子顺磁共振的理论基础非常相似。

核磁共振和电子顺磁共振的理论基础非常相似。然而,这些领域在实际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本入门读物试图弥合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一些差距,同时它也强调了PULSE EPR的一些应用[1]。介绍了探测未成对电子附近原子核的基本EPR脉冲序列。重点是向熟悉核磁共振的研究人员解释这一概念。给出了电子-核双共振(Endor)、电子自旋回波包络调制(ESEEM),包括超精细亚能级相关谱(HYSCORE)和电子双共振(Eldor)检测核磁共振的理论背景和实例[2]。这种底漆只触及了脉冲EPR超精细光谱的表面。所有的序列都有局限性,为给定的应用程序选择正确的序列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获取超精细光谱还是解释超精细光谱,都需要相当多的专业知识。这使得EPR对于喜欢挑战问题的光谱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领域,但它当然会阻碍该领域的发展。有足够多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想要使用EPR,但测量和解释并不那么容易。因此,EPR作为一个领域需要的是更多受过良好教育和有创造力的人,以及更多的光谱仪。有许多更高级的方法没有在这里讨论,但可以在[20]中找到。近十年来,用于超精细光谱的新序列的开发速度慢了很多。如果仅靠一个简单的核磁共振光谱仪是不够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同时涉及微波和射频辐射(Endor)的双共振实验。然而,这其中存在技术障碍。原子核所能达到的章动频率还不够大。?/2脉冲在原子核上的典型长度不足以激发整个核谱,它与横向电子弛豫处于同一数量级。

[1] A.S. Lilly Thankamony, J.J. Wittmann, M. Kaushik, B. Corzilius,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for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in modern solid-state NMR, Prog. Nucl.Magn. Reson. Spectrosc. 102–103 (2017) 120–195, http://dx.doi.org/10.1016/j. pnmrs.2017.06.002.

[2] M.M. Roessler, E. Salvadori,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PR spectroscopy in the chemical sciences, Chem. Soc. Rev. 47 (8) (2018) 2534–2553, http://dx.doi.org/10.1039/C6CS00565A.

 

科学指南针为您提供材料测试,主要业务范围包括XPS,普通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等测试。